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八十七章 造反,约吗?  (第2/7页)
    “他们的确是我旧部,但如今也的确是奉公守法的商人,张某当年麾下数十万大军,如今此辈都做了朱家顺民,子孙繁衍百万有余,某游历江湖遇上些旧部很合理吧?某一奉公守法之老沙门,怀揣度牒路引寻高僧明刹弘扬佛法,路上遇着旧识,顺便搭船同行,这也很合理吧?”    张定边端着酒杯说道。    “合理。    很合理。    不过我好像听说,武昌南边山里还有不少不肯归降的你旧部啊?”    杨丰笑着说道。    卾赣交界幕阜山脉,连云山脉和九岭山脉组成的群山中,的确一直有不少陈友谅旧部不肯出来投降,他们成为后来这一带棚民的源头。    当然,不能说棚民就是他们。    棚民是一个统称。    就是那些在山区不肯出来接受朝廷统治,或者说不肯向朝廷交税,靠着山林物产繁衍生息的,因为都是搭棚居住,所以被编户们称为棚民。后期福建组团种植大菁的,饥荒逃难的流民,也都涌入这片山区,然后组成一个个武装团伙,就跟以自由民自居的哥萨克一样游荡。不过在这个缺乏山地作物的时代,这个自由的代价也是很残酷的,就山里那点物产根本无法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,所以每到饥荒时候就该组团出山抢掠了。    甚至吃人都有。    自由的代价就是一无所有。    而陈理投降后,陈汉政权那些不肯投降的,就是这群棚民里面最早的组成部分。    “他们如何与张某无关,张某已经向大明归降。”    张定边说道。    说这话鬼才信呢!    他又不是张良弼那种可以说打光了本钱的。    陈理投降时候他就是反对的,只不过和他同级别的大将张必先率军救援武昌,结果兵败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